农夫的哲理故事
农夫的哲理故事1一个农夫在伐木造屋,可是他总是不好好使用自己的斧子,总跟斧子过不去。斧子变钝了,他就更加生气了,挥着斧子乱砍一气,还不住地责怪斧子。
农夫严厉的责骂声不绝于耳:“不中用的东西,以后砍树我再也不用你了。你这么难用,只配用来削削树枝。以后用到斧子的场合,我就用刀,刀就能完全对付得了。你看,我可有的是力气和技术,离开你完全没有问题。”
斧子听了并不生气,谦恭又和气地回答:“亲爱的主人啊,请你仔细考虑考虑,免得以后会后悔。我愿意听从你的命令,服从你的意愿,为你卖力地工作。我之所以变得迟钝是因为你的使用方法不对,加之不够爱惜啊!你用刀是凿不出房屋的。”
小故事大道理:如果拥有人才而不尽力挖掘他的长处,让他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,只能导致人才被埋没,最后变成庸才。
农夫的哲理故事2有两个农夫,一个叫张阿大,一个叫刘阿土,他们在集市上卖豆腐,生意都做得特别好,供不应求。为了多赚点钱,两人不约而同地开始琢磨如何做出更多的豆腐,他们知道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家里的驴磨出更多的豆浆出来。
张阿大想,磨出豆浆的多少主要取决于驴拉磨转的圈数,如果在相同的时间内驴转的圈数多,磨出的豆浆自然多。于是他从集市上买回一个记数系统,驴每转一圈儿系统就会记录下来,一天下来,驴转的总圈数一目了然。
凭借张阿大多年和驴打交道的经验,他知道,仅安装一个记数系统是无法让驴的干劲完全 ……此处隐藏3836个字……,而酒楼临街没有场地,无法停车,一般的工薪族又不会涉足那儿,因而便无法形成气候。
我在授课中时常告诉学员这样一句话:“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,真正聪明的人不是能够创造规律或改变规律,而是有效地把握住规律,永远比别人快半步”。这里的规律其实就是经营之道。一个人也好,一个企业也好,只要你对社会带来贡献,为他人创造了价值,你自然会有回报,做强做大无非就是在更大范围、更多层次上运用了这一规律而已。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,能否做强做大其实并不重要,只要你时刻把握住“一切为用户着想”这样的信条,能走多远就走多远,而不要为强为大而刻意追求,更不要违背规律,拔苗助长。果能如此,说不定反而能够做强做大呢!不是吗?古人云:“有意栽花花不发,无心插柳柳成荫”,人生中时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啊!
农夫的哲理故事8一个喜欢读书的大学生来找教授:“为什么你总是劝他们多多读书,总是劝我不要读书?”
教授没有正面回答,而是讲了一个蚊帐的故事。
一个农夫睡觉时被蚊子叮醒了,他气急败坏地打死了一只蚊子以后,恨恨地发誓,明天一定要买个蚊帐回来。
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去市场,买了一个蚊帐回来。
今天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,他想。
这一夜睡得果然香甜。
但是第二天醒来后他惊奇地发现,帐子里有十来只大蚊子。它们一个个肚子圆鼓鼓的,这一夜,它们从蚊帐的缝隙暗渡陈仓,前所未有地美餐了一顿。
对这个故事,学生非常茫然,教授说:“如果说愚昧就是蚊子,那么知识就是蚊帐,蚊帐本来是用来防蚊的,但是假如你使用不当,你反而会遇上更多的蚊子、更多的愚昧。懂得一点一知半解的书本知识,就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的人,不都跟这个农夫很相似吗?”